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首都医科大学2018年科技工作总结表彰会隆重召开
今天下午,首都医科大学2018年科技工作总结表彰会在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全面总结学校2018年科技工作,表彰先进,进一步激励全校教师、医务工作者和广大科研工作者踏踏实实开展科学研究,作出更多科研成果,推动学校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校党委书记呼文亮和校长尚永丰院士等校领导出席并为获奖者颁奖,近千名师生和科研工作者参加大会。
2018年科技工作总结表彰会
副校长王松灵主持总结表彰会
科技处副处长邵雪梅作科技工作总结报告
副校长王松灵主持总结表彰会。科技处副处长邵雪梅从科技工作主要成绩、人才工作主要亮点和附属医院学科发展三个方面对学校2018年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2018年,学校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9项;7学科进入ESI全球高水平学科前1%;4专科位居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专科排行榜首位;江涛教授领衔的脑胶质瘤研究成果入选2018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赵继宗院士、王拥军教授分获吴阶平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1人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人入选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共获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589项,获批经费达8.58亿元。论文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SCI共收录我校论文2204篇,位居全国医药类高校首位。
纪委书记侯瑾和副校长孙力光为“项目管理优秀集体奖”获奖代表颁奖
党委副书记刘芳、副校长曹文军为“论文发表优秀集体奖”获奖代表颁奖
党委副书记冯喜春为“进步最快优秀集体奖”获奖代表颁奖
党委书记呼文亮、校长尚永丰院士为获得“优秀论文”表彰的第一或通讯作者颁奖
随后,副校长王松灵宣读学校2018年度科技工作奖励名单。大会隆重为获得“2018年度科研管理先进集体”和“2018年度优秀论文”的代表颁奖。
校长尚永丰院士讲话
校长尚永丰院士作总结讲话,充分肯定了2018年学校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并代表学校向获奖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向为学校发展做出贡献的全校教职员工和科研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随后,尚校长深入分析了学校科研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不足,明确了2019年科研工作思路与目标,并鼓励全校师生和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上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涌现出更多优秀科研人才和科研成果。
针对科研工作,尚校长提出两点希望:一要重视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指出,做科研不仅是为科技创新做贡献,更是医学院校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大家要充分认识到科研的重要性,进一步营造崇尚学术、追求学术的良好氛围,通过科研实践不断培养和提高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产生更多优秀的科研成果,促进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升。尚校长强调,在科研活动中要善于吸收借鉴国内外优秀科研成果,启迪科研创新思路和方法,要大胆请进来,大方走出去,积极参与国内外高端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学校主办的“大家讲坛”、“首医论坛”、“名师讲堂”三大学术讲座,就是把国内外学术大家名家请进首医,积极为师生搭建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术繁荣。基础各学院和附属医院也要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共同营造生机勃勃的学术科研氛围,助力产出一流科研成果。二要重视对青年人的培养。青年教师和医者是首医的未来和希望,学校将一如既往地为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创造条件,青年教师也要主动加压,做出出色的成绩。尚校长建议进一步深化临床年轻医生和校本部教师间的科研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好学校实验室等硬件条件,实现科研设施功能的最大化,卓有成效地开展科研工作。附属医院也要积极支持青年医生的成长发展,尽可能为他们做好科研创造政策空间。
尚校长强调指出,近几年学校完善治理结构,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对标一流学科,深化内涵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对于学校改革建设中的重要举措,大家要深刻理解、认真领会,要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相信在全体教职员工、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学校一定会做出更好的成绩,取得更大的收获。
大会现场
各学院、附属医院主要负责人和主管科研工作副院长、科研管理工作者、受表彰人员、机关部处及直属单位负责人、教师、科研工作者和学生代表参加总结表彰会。